發布時間:2023-03-02 07:00:55 文章作者:知網小編 www.bear18.com
- 知乎 搞清什么是學術不端行為? 我國學術不端行為的七種表現形式:抄襲剽竊他人成果、偽造篡改實驗數據、隨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重復發表論文、學術論文質量降低和育人的不負責任、學術評審和項目申報中突出個人利益、過分追求名利和助長浮躁之風。 在中國著名生命科學家鄒承魯看來:在 學術不端行為 還應包括偽造學歷和工作經歷、貶低前人成果、自我夸張宣傳、一稿多投、在自己并無貢獻的論文上署名、為商業廣告作不符合實際的宣傳等。
論文抄襲屬于《著作權法》規定的作品剽竊行為,在未經原論文作者授權的情況下,摘抄、復制原論文具有獨創性的文字內容或表達形式,侵害了原作者合法的著作權利。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之規定,剽竊他人作品的應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同時,抄襲原作者作品數量大、影響廣,并使侵權者因此獲得較大名譽的,原作者可依法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在李某某訴蔡某某等侵犯著作權糾紛案件中,蔡某某在其碩士畢業論文中剽竊李某某在先完成的博士畢業論文,剽竊總字數達42925字,占論文全文的86%。 法院經審理認為,李某某作為涉案論文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權。
論文抄襲亦稱論文剽竊,《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關于如何認定抄襲行為給某某市版權局的答復》(權司 [1999]第6號)中將“抄襲”定義為“將他人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竊為己有發表”。 從實務來看,抄襲基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低級抄襲”,即原封不動或者稍作調整復制他人的作品內容;另一種是“高級抄襲”,即將他人作品中的獨創性內容通過改變作品類型、表現形式的方式竊為己有。 審判實務中,認定“低級抄襲”較為容易,可通過比對重合內容的比例數據進行一般判斷。 而認定“高級抄襲”難度相對較高,在判斷是否構成著作權侵權時需要考慮的認定標準有:相似部分是否具有獨創性、是否使用了他人思想表達形式的主要部分或實質性部分、相似部分在作品中的篇幅比例和重要程度以及相關公眾對作品的整體認知等。